25日,地鐵1號線開放試乘,21個站點全新亮相,除了體驗速度的“超快感”,市民也被站點內外的“高顏值”所驚艷。昨日,記者與試乘市民一道開展穿越之旅,感受地鐵的文化之美、生態之美。
地鐵1號線屏山站的設計是全線亮點之一,站點的外觀采用了漢代著名建筑樣式“漢闕”,在“大屋頂”下方鑲嵌著10多個“冶城”字樣的石磚,墻面上點綴著仿制的“萬歲”瓦當,看起來莊重大氣,讓市民眼前一亮。
作為地鐵1號線的重要站點,屏山站在施工中發現了古代閩越冶城的遺跡和大量文物。市地鐵公司副總工程師羅世俊介紹,冶城集中了從西漢到清代福州古城核心區的歷史遺跡,為了展示冶城考古的成果,在地鐵入口處附近,設置了一個方形空間,占地110平方米,作為展示屏山冶城遺址考古成果的文物展示館。為了和東街口—南街相呼應,整個建筑外墻選用“福州白”的干掛大理石石材,在色彩和質感上和中軸線融為一體。
據介紹,福州地鐵努力將地鐵線構建成展示城市形象、傳承文化的傳播線,站點裝修按照一線一景的理念,在標準化、統一化裝修風格的基礎上,根據周邊地域特色打造了5座造型不一的特色站,散發著濃濃的閩都文化韻味。福州火車站站設計利用LED燈具及流暢的線條造型表現速度感;屏山站融入大量跟考古有關的傳統元素;南門兜站利用鋁合金造型展現城市發展的進程;達道站天花板造型融入榕樹形態;福州火車南站站則以藍色為空間主題色,體現福州海納百川的城市精神。
紅花綠草、高低錯落,站外豐富的花木配置,扮靚了地鐵的“門臉”。在地鐵南門兜站,記者看到,玻璃幕墻圍成的站點頗具現代風格,造型簡潔的鋁合金雕塑蘊含著豐富的人文氣息,站旁的街頭綠地設置了花箱,一簇簇紅艷艷的三角梅在寒風中盛放,讓人仿佛置身小公園。
據悉,為了全面提升地鐵沿線的“顏值”,市園林局在地鐵全線開通前加緊沿線“復綠”,將4萬株茉莉花分別種在地鐵12個站點周邊,將來市民進出地鐵站,都能聞著花香、置身于茉莉的海洋。園林部門還將勞動競賽的賽場搬到地鐵站,投資2100萬元在21個站點進行植綠和園林造景,面積達8萬平方米。屆時,地鐵沿線將廣植香樟、秋楓、大榕樹、茉莉、桂花、黃金榕、青皮竹、紅葉石楠等植物,同時結合各站點的實際位置及特點,形成不同的景觀特色。(福州日報記者 朱榕)